close

 那天在 La Vie 設計美學站 看到專訪常以池上人自居的蔣勳老師~真感動他們推動池上藝術村,

 讓大眾能無壓力的接觸藝術、生活美學的熱情,忍不住轉貼到 blog 與好友分享;

 幾次都匆匆路過的我,也真希望哪天能去 long stay 一下,天天給好山好水抱抱

 

  螢幕截圖 2015-06-20 00.06.30.jpg  

                                                           圖片來源: 《藝想世界》 蔣勳在池上,看見生活的美 

 

  蔣勳 在池上找回創作的純粹

                              〈摘錄 La Vie  設計美學家文章【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5年06月號】

 

5月中,我們踏入台灣好基金會修復老屋打造的池上藝術村。

擔任總顧問及首位駐村藝術家的蔣勳總面臨著絮絮追問,然而他卻始終恆有耐心細細回應。

在那些一問一答中,蘊藏的是他對於藝術村發展的期待及池上的溫厚情感。

 19059645.jpg

小滿,物致於此小得盈滿

 毛雨如絲,前往池上藝術村龍仔尾一號的藝術家工作室路上,

蔣勳老師興奮地指向路旁廣袤翠綠稻海說,你們看,5月中稻穗就這樣一粒粒逐漸抽滿!

沒有喧囂車聲、沒有爭相擠向天際線的大廈,自然成為大地的主人,

24節氣中的「小滿」在池上村落中獲得清楚印證。

夜晚漫行,香氣微微飄散,無需雙眼,單憑嗅覺,就能感受共處於一天一地的苦楝樹群。
 

「我在池上找到了自然、晨昏、節氣。」

 已在池上藝術村駐村八個月的蔣勳,遠離台北,偏居於此。

 若說台北是其繁華的現代之眼、巴黎是他25歲的出走未設限世界,

 那麼池上就是其永劫回歸的心靈故鄉,甚而更是「救贖」,

 讓許多迷失在都會裡的人,向內底深掘許久未見的自己,找到創作初衷
 「我現在還是喜歡台北,
為台北是通往世界的窗口,在那才能看見Pina Bausch啊!

 但若讓我一直在台北,我會恨台北。現在離開後,聽到朋友罵台北,我覺得也還好嘛,

 因為我有地方回去,回到池上讓我有著篤定感。」

 總是笑著以池上人自居的蔣勳,過往少畫風景,

 現在每天早中晚沿著水圳漫步,左右兩旁的海岸及中央山脈,

 一日四季的池上風景,有著紀錄不完的光影變化雲墨濃淡,

 手機無法捕捉的細微變化,就拿出紙本開始速寫,

 池上風景成為蔣勳的創作源泉。或以油畫;或重拾久違水墨與壓克力顏料結合,

 以前者表現意境,後者表現池上飽和度極高的色彩,

 「池上的綠甚至比翡翠還要綠,還要美!」

 

33645424.jpg

 

美的經驗是會救你的


我始終相信美的力量有時比宗教更大,那種美的經驗是會救你的。」

20幾年前,蔣勳曾與畫家楚戈、詩人席慕容帶著一群東海美術學生,

每人身上帶著竹筒飯,就這樣開始在太魯閣步行寫生。

一夜月圓,月光輕輕貼上立霧溪峽谷,整個峽谷瑩瑩發亮,

連最聒噪的學生都靜默,是自然的美讓起伏不定的心獲得平靜,讓一切得到救贖

這群學生,現今行至人生中段,彼時記憶仍然清晰如昔。

「我們的美術老師要教的就是這件事,面對大自然我們熱淚盈眶。

美術這個字,我覺得美比術重要,台灣一直在練『術』,美卻不見了。

「我們是否可以不要畫人是焦慮、恐慌、虛無?」蔣勳提問著,

池上的自然與土地倫理以無盡星空、潺潺水流聲為其找出解答。
 

一切因為我們離自然、離土地那麼遠。

一旦你回到自然,真正睜開雙眼、緩吐氣息,

你會發現,土地能教我們的事,還有很多。

 

A1433845419.jpg  

 

漫步池上藝術村


池上藝術村開幕了!五年來,台灣好基金會在池上深耕。

春耕在此吟詩、夏耘共食米之饗宴、秋收雲門、優人神鼓的一次次動人表演,

今年台灣好基金會更於池上萬安村、錦園村、大埔村、池上老街等多處,

租賃修復老屋,打造池上藝術村。

始終認為台灣每一個鄉鎮都有其獨特之美的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

於今年6月開始第一年的池上藝術村實驗階段;

總顧問蔣勳希望將池上藝術村打造為台灣的「巴比松村」1,

重新找回土地與自然的價值,打造出池上獨有的藝術畫派。

池上建興米廠的梁大哥(梁正賢),

這位蔣勳始終笑著說搞不懂怎麼會這麼大方的在地住民,

更將其過往儲存公糧的多米力穀倉捐出,提供台灣好基金會興建未來的池上美術館。

池上美術館邀請長期關注自然地景與建築的建築師陳冠華設計,

在花東有近10件住宅作品的他,每件作品皆透過長期駐紮於基地,

觀察風向、日照、地景等自然條件後才設計,

對他而言,建築絕非建築師的一廂情願,而是深入聆聽住民的生活。

池上美術館的設計過程也是如此,

陳冠華與其工作團隊,將透過一次次的田野調查,

理解在地文化肌理後再設計,讓池上美術館成為村民的共同記憶,

而不再只是白盒子的神聖聖殿。

下次來到池上,不僅與自然相遇,更可期待藝術在大地逐漸發芽。

跟著La Vie先一起巡晃這些散布於村落中的畫室,

想像未來池上的藝術風景,如果愛上這裡,

主動向台灣好基金會詢問,或許你就是下一位駐村藝術家! 

 

51528056.jpg

 

(文/彭永翔;攝影/張藝霖;圖片提供/台灣好基金會)
 
pa.1:巴比松畫派興起於1830~1840年的法國鄉村風景畫派,

          以米勒、盧梭為代表藝術家,藝術家們移居至巴黎南郊的巴比松村,

         畫作關注於土地及人之價值,可謂對於當時城市發展的反動。

 

      2. 蔣勳老師在池上當駐村藝術家一整年,從此他愛上這裡~說它是心靈的故鄉  

         池上藝術村裡有著蔣勳老師的期待與對池上的溫厚情感。

        精彩原文全文報導:http://www.wowlavie.com/publication_unit.php…

 

     3.《藝想世界》 蔣勳在池上,看見生活的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kbpkWxU23Q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lsa 的頭像
    Elsa

    在散步的路上遇見美

    El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